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新聞資訊 > 政策法規
發布時間: 2019-08-07 10:40 點擊量:
2019年7月21日,全國特色小鎮鎮企合作培訓會在四川成都召開,會上,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鄉融合發展處處長劉春雨發表了主旨演講。
他認為,推進特色小鎮健康有序發展,必須正確認識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,分清特色小鎮與其他經濟體形態的本質差別,賦予特色小鎮應承擔的使命,正視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效和問題;在此基礎上,確立特色小鎮發展的方向標,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。他主要論述了以下觀點。
如何確立特色小鎮發展的方向標?
特色小鎮是新生事物,注定將走一個曲折向前的過程。下一步,各方面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,應明確發展思路,并把握好一些關鍵事項。
一是打造鮮明的產業特色。各方面應立足自身的區位條件、資源稟賦和產業積淀,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核心,兼顧發展特色文化、特色環境、特色建筑。特別是要聚焦于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方向,吸引人才、技術和資金等先進要素集聚,發展優勢主導產業、打造特色產業集群。
二是推進“三生融合”“四位一體”。各方面應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空間布局,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,增強生活服務功能,構建便捷的“生活圈”、繁榮的“商業圈”,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,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和人民的幸福感。
三是把企業作為建設的主力軍。各方面要把政府引導、企業主體、市場化運作作為發展原則,引導企業進行有效投資,鼓勵大型企業牽頭建設特色小鎮,培育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,激發企業家的創造力和活力,防止政府債務風險的累積。
如何制定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?
下一階段,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,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,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。
一是推動地方政府做好工作。第一,對于省級創建名單中的特色小鎮,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特色小鎮的發展與規范。省級人民政府應建立省級部門的統籌推進機制,由省級發改委牽頭組織特色小鎮相關部門統一行動,統籌好先進制造類、農業田園類和信息、科創、金融、教育、商貿、文旅、體育等現代服務類特色小鎮的發展,避免行業主管部門各自為政、政出多門。第二,對于市縣區級創建名單中的特色小鎮,以及政府創建名單外市場主體自行命名的特色小鎮,由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特色小鎮的發展與規范。市縣區政府應引入央企、地方國企或大中型民企,作為主要的投資運營商。同時,要注意不能把行政建制鎮和房地產項目命名為“特色小鎮”。
二是持續開展典型引路。“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”推廣后,國家發改委還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挖掘特色彰顯、模式先進、經驗普適的精品特色小鎮,及時推廣新一輪的典型經驗,發揮示范帶動效應,以少帶多地引領面上發展。
三是研究開展政策激勵。特色小鎮工作手段是規范糾偏與典型引路“兩手抓”,但也存在“一手硬、一手軟”的問題。硬的是規范糾偏,對“問題小鎮”形成了有效的警示作用;軟的是典型引路,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典型精品特色小鎮的政策激勵。為防止特色小鎮從3年前“一哄而上”的過熱形勢轉變到將來“一哄而散”的過冷態勢,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,以及國家開發銀行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、中國農業銀行、中國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,在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,也更好地發揮政府與金融機構的作用,研究政策支持的措施與方式,緩解特色小鎮建設前期資金投入大、土地指標供給不到位的問題。這樣就可以在規范糾偏、鞭策后進的同時,也激勵先進。此前發布的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》,已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、閑置的宅基地和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性入市等,進行了力度非常大的改革突破和系統安排。各有關方面要利用好、落實好這項改革和政策安排,利用得當、落實有力,將釋放出幾萬平方公里的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,將基本破解特色小鎮的土地指標短缺問題。
四是正確進行宣傳報道。此前,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,主流媒體發揮了積極的正面作用,既充分挖掘了好樣板好案例,又客觀理性地報道了新情況新問題,營造了比較好的社會氛圍。但也有個別媒體理解偏差、報道評論失實,把普通項目的問題套在特色小鎮的頭上,未經充分調查論證就下結論。特色小鎮建設只有三年時間,除浙江已建成一些成熟的特色小鎮外,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特色小鎮總體處于創建培育階段。對此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,不能以浙江最成熟特色小鎮的標準來衡量創建培育階段的特色小鎮。既不能發現成績,就一哄而上宣傳;也不能發現問題,就一棍子打死。希望媒體與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協同發力,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,促進特色小鎮規范有序健康發展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全方位進步貢獻重要力量。
Copyright 2017特色小鎮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????京ICP備17030789號-1
聯系電話:010-88519292????010-88519292????18600288158可加微信 京ICP備17030789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