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特色小鎮推廣名錄 > 四川
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
李莊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,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東部,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,北面和東面與沙坪鎮、南溪區羅龍鎮(羅龍街道)隔長江相望,西面與南廣鎮接壤,南面與宋家鎮、高縣勝天鎮接壤。面積71.52平方公里,其中城鎮建成區約2平方公里,李莊古鎮核心保護區0.46平方公里。全鎮總人口4.3萬人,其中場鎮人口約1.2萬人(2005年)。轄長壩、下壩、長虹、雙塘、沿江、新勝、九洞、龍寶、長慶、新房、雙溪、長勝、永勝、伏光、興文、中和、高橋、雙橋、南勝、安石、九溝21個村委會和新園、慧光、正街、軍民4個居委會。
李莊鎮文物古跡眾多,人文景觀薈萃。原號稱有"九宮十八廟"的古建筑群,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、東岳廟、旋螺殿,清代的禹王宮、文昌宮、南華宮、天上宮、張家祠等10余處。古建筑群規模宏大,布局嚴謹,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、清時期川南廟宇、殿堂建筑的特點。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,圖像生動,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。鎮內的羊街、席子巷等,風格古樸,反映了明、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。
李莊的老街上除了那些豪華的建筑,還有普通的民居,保存最為完好的是席子巷。這是一條建于清朝初年的老街,長不過60余米,寬不過2.5米,卻引來無數的游人,有美國的、法國的、日本的,前來采訪的電視臺更不少,黃金旅游線萬里長江第一鎮4黃金旅游線中央電視臺、四川電視臺、香港鳳凰電視臺等都曾來此拍攝紀錄片。初一看,覺得只不過是一條老街,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,仔細一瞧,才發現確有特色。整條街都是一樓一底的木建筑,穿逗結構,二樓清一色的木挑吊腳樓,上有屋檐,這一來就把不寬的街覆蓋了,街兩旁的檐口僅40厘米的距離,站在街市往上眺望,僅看見一絲天空,故而席子巷又被稱作一線天。這一條青瓦遮擋陽光雨水的小街,也遮擋了外界的喧囂,人們不急不緩地過著悠閑的日子,挑水的,拉車的,搖蒲扇的,步履都那么舒緩。以前這里是加工、出售草席的地方,席子巷也由此得名。今天,已沒有了往昔的熱鬧,極為清幽。“李莊通”左照環老師就住在席子巷,他的家似乎是最為熱鬧的地方。知道他的一些游人或記者,時常去他家打聽有關李莊的故事,他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一些李莊的過去。在距李莊鎮西南5公里的板栗坳有一座栗峰山莊,山莊內有一塊立于1946年的石碑,碑名為“留別李莊栗峰碑銘”,碑文下部是一長串人名,細一看,還都是些當時的文人名士,如傅斯年、梁思永、梁思成等。1937年,日寇侵入華北,北京城淪陷,當時的國民政府節節敗退,創建于1929年的中國營造學社幾次內遷,先后輾轉于武漢、長沙、昆明等地,隨著日軍鐵蹄和轟炸的進,滇緬交通也被切斷。1940年12月,中國營造學社遷入李莊,隨同遷入的還有中央研究院、中央博物院和同濟大學,這樣,李莊迎來了不少文人學者名士,師生人數多達1萬余人。在戰火紛飛的年代,他們在這里繼續科學和文化的研究,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,僅目前新中國的科學院院士中,就有11人曾在李莊就讀。大建筑學家梁思成在李莊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——《中國建筑史》,梁思成與妻子林徽因女士及兒女就住在李莊上壩村的張家大院,其故居今天尚存。
Copyright 2017特色小鎮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????京ICP備17030789號-1
聯系電話:010-88519292????010-88519292????18600288158可加微信 京ICP備17030789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