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特色小鎮推廣名錄 > 山西
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,潤城鎮四山環抱,三水縈流。潤城鎮位于陽城縣城東沁河東岸,樊溪由鎮中流過。晉陽高速公路由村北經過,并設潤城出口,南接晉韓公路,離侯月鐵路線陽城站僅7公里。
潤城鎮占地面積72平方公里,全鎮人口30519人,29個行政村,耕地面積21707畝,鎮村企業332個,個體工商戶星羅棋布,2004年各項經濟收入105140萬元,人均收入4010元,是潤城鎮政府機關所在地,自古以來都以歷史文化名鎮著稱。
歷史文化
明末時期,富庶的潤城鎮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襲擾,為了抗匪自保,潤城修建了3座城堡:屯城、劉善城和砥洎城。時間流逝,屯城和劉善城如今僅存遺址,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來。
潤城鎮位于山西省陽城縣城東七公里,早在戰國時期已是韓趙相爭的重鎮。古稱“少城”、“小城”,因冶煉業興旺曾稱“鐵冶鎮”,明嘉靖三十八年改為“潤城”。
砥洎城、東岳廟為省級文物保護,官家、商家大戶建筑比比皆是。古為陽城四大鎮之一,元、明以來,手工業和商業頗為發達,富商大賈迭出,文風鼎盛,科舉人仕數冠于全縣,人口多而集中。曾是陽城縣首屈一指的文化、商貿重鎮。
現存有省級保護文物明代古城堡“砥洎城”,潤城“東岳廟”(應為金代建筑),屯城“東岳廟”(金代)。并有春秋戰國時期白啟屯糧而得名的屯城村。
硫磺工業
硫磺冶煉是潤城鎮最早的化學工業,潤城鎮的硫磺冶煉工業以劉善為著。早在隋末唐初,這里就已經有了冶煉硫磺的手工作坊。到了明初,又創造了土窯生產硫磺的技術。后來,又發明了“天地罐”冶煉法,“天地罐”冶煉法煉出的磺產量雖低,但質量甚佳。這種天地罐技術,是中國煉磺史上的一個飛躍。比宋應星《天工開物》中記載的煉磺技術還要先進。
明清之際,硫磺大量用來制造火藥,抵御外來侵略,這自然促進了硫磺工業的發展。民國初,硫磺除用于制作火藥外,還大量地用于化工產品的生產,硫磺需求量逐漸增加,因此,當時劉善村大大小小的煉磺業星羅棋布,成為當時經濟的主要支柱。
新中國成立后,潤城鎮境內硫磺工業大規模發展,先后出現過莊河口地方國營磺廠、劉善上西溝縣營磺廠、河頭公社辦磺廠、水泉溝公社辦磺廠、門樓底公社辦磺廠、南寺后公社辦磺廠、北音村辦磺廠、青山崖下莊村辦磺廠,小柳溝潤城村辦磺廠、延溝潤城村辦磺廠、曹堆貝坡村辦磺廠等十多處硫磺冶煉工廠,成為當年潤城公社和一些大隊的主要經濟支柱,為潤城的經濟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。
現在,由于市場的疲軟和對環境的污染等原因,硫磺冶煉業在潤城銷聲匿跡了 ,但在國家特色小鎮培育政策的扶植下,潤城人民一定會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核心產業,更加出色。
自然資源
“天上梭羅馬溝栽,樹大根深三百載。蚊蠅不近有蜂采,閣老奇樹引人來。”這首詩寫的就是潤城鎮東山村馬溝的梭羅樹。這一棵神奇的梭羅樹,高數丈;樹干粗,須四五個人張開手臂才能合抱住;樹冠龐大,足足可以覆蓋三四分大的地盤。整棵樹看上去就像一把撐開的巨傘。樹葉的形狀呈梭形,它結的果實也煞是好看,狀如梭子,有單個的,有成雙成對的,還有三五一簇的,看上去像小巧玲瓏的寶塔。果實表皮呈灰黃色,如同一層沒有毛的駱駝皮,剝去外殼,里面露出一個渾圓的球體,大半球為深紅色,小半球為淺棕色。梭羅樹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的樹陰所覆蓋的地方,居然找不到任何蚊蠅、螞蟻,是人們夏天乘涼的好去處。
傳說,梭羅樹是天上的神樹,它秉天地之靈氣,種子發芽出土,一躍就是五對葉子,五寸高。然后一年長一次,一次躍一尺。梭羅軀干偉岸,風姿婀娜,葉色濃綠,花素香清,蚊蠅見而遠避,蜜蜂聚而成云。它渾身是寶,其根其皮,其花其葉,均可入藥治病,泡水久飲可以延年益壽。
從莊河口溯樊溪順流而上,過下莊,穿中莊,便可看見上莊境內一座雄偉壯觀的城門門樓樣建筑。它橫跨樊溪兩岸,通體用朱紅顏色粉飾一新,雖跨度不過十米,但那種背山臨水、巍然矗立的氣勢卻非同一般,一見之下頗讓人內心涌起無限敬仰之心,這就是永寧閘。
潤城東岳廟創建于大金之前,占地3600平方米,規模宏偉,三進三門,整個建筑由廟門、鐘樓、鼓樓、過殿、偏殿、東西配殿、舞樓、獻殿、正殿、后宮等組成,琉璃屋脊、獸頭、瓦,可于北京故宮媲美?,F存獻殿、正殿,配殿和后宮,屬省級保護文物。
山西省陽城縣10公里處的潤城村,至今保存有一座兩萬余平方米的古堡寨聚落“砥洎城”。砥洎城取位于沁河河心一天然大砥石上,三面環水,南依村鎮。沁河在這段又叫“洎水”。遠望其城,恰如砥柱,巍然屹立,擊水中流,因而得名。它以“居住”為本,“防范”為衛,因地制宜地構成住、防合一的聚落體系。
Copyright 2017特色小鎮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????京ICP備17030789號-1
聯系電話:010-88519292????010-88519292????18600288158可加微信 京ICP備17030789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