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特色小鎮推廣名錄 > 廣西
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
蓮花鎮是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鎮,是有名的月柿之鄉、柑橙之鄉,生態環境優良,新農村建設事業遠近聞名。
蓮花鎮是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鎮,位于縣城南部,東毗鐘山縣,南鄰平樂縣同安鎮,西接平樂縣二塘鎮,北接本縣平安鄉,距縣城14公里。
蓮花鎮地理位置優越,自然資源豐富。境內蘊藏大量的鈦、鐵、鉛、鋅、錫、大理石、花崗巖等礦石,其中以大理石、花崗巖為最著名,花崗巖總儲量25億立方米,主要有紅、灰兩種,紅色名為“蓮花紅”,可與“岑溪紅”相媲美。
朗山民居
朗山古民居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朗山村,朗山村因背倚朗山而得名。其山為高大的石灰巖石山,山上樹木蔥蘢,山北麓為30度左右的緩坡,整個村子依緩坡逐級上升,6座古民居在村中依次排列,坐西朝東,形成一個長約200米、進深100米的扇狀古建筑群,各房占地300平方米左右。
朗山古民居建于清光緒八年(1882年),原為周姓祖業,1994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古民居是清一色的清水墻,砌筑工整細致,硬山風火山墻高低錯落有致,藝術構件花飾繁多,顯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貴、儒雅。各戶獨門獨院,都是三進三開間帶廂房或跑馬樓一至兩層的建筑。一般是首進為三開間正大門,兩層樓高的青水磚硬檐,拾級而上進入一字大門,兩側為廂房、跑馬樓,中留天井。過天井到第二進兩層高的主樓,樓下為敞廳(俗稱堂屋),兩側為廂房。穿過敞廳后面又留天井,天井較窄,主要是為解決第二進與第三進屋面排水而設。第三進為廚房。廚房后有一條自東而西流淌的溪流,小溪出自東端的龍眼泉。各戶從溪流分出一條小支流引入戶內,飲水在溪流中提取,其它用水則在分出的小支流提取??茖W利用水源是朗山村在設計上的特色之一。
在每座古民居間,有院墻相隔,并有側門和巷道相通連成一體。這種建筑,據說發生火災時鄰里不會受到殃及,遇盜匪行竊搶劫時各房又可相互聯防共同御敵。
朗山古民居的另一建筑特點是文化氛圍濃厚。窗欞格扇多為雕花,連挑檐梁上的托峰都是麒麟瑞獸、花鳥蟲魚之類的雕飾,多數堂屋置有做工精細的神龕,供奉先祖神祗,個別堂屋樓頂還置有斗八藻井,繪以太極圖飾,古樸大方。更為別開生面的是,雀替麟花刀法利削,層次分明,與恭城縣城文、武兩廟的雕飾相比各有千秋。各房都有內涵豐富的彩繪壁畫,除福、祿、壽、喜諸多吉祥圖飾外,還有很多神話傳說人物故事及題詞題詩、書法。書法有正楷、行書、篆體、隸書、魏碑,更為有趣的是還有頗具意味的反書(即將字體反面書寫在檐下壁上)。像這樣的壁畫多達100余幅。比如“姜太公垂釣渭水”、“三顧茅廬”、“八仙過海”等圖畫,畫旁有題詩:“夢卜殷勤矣,旁求渭水中。垂竿璜獨釣,車載著奇功。”“三國紛爭日,南陽臥草廬。百吟春抱膝,爾顧始登車。”“高士臥月明,林下美人來。”還有《李白與韓荊州書》等古文,都饒有意趣,可見住宅主人的風雅高致。雖歷經百余年,色彩鮮明、濃淡依舊。之所以如此,因當年使用的是礦物原料。
朗山村村頭還完整地保存著一座建于清光緒十二年(1886年)的“惜字爐”,該爐為塔式建筑,塔分3層,6角形。朗山村歷代都出文人雅士,舞文弄墨者甚多,常將不成器之手稿焚于塔內,從不亂扔亂丟,養成了良好的惜字風俗。此惜字爐是瑤族人民崇尚文化、重視教育的實物例證。
朗山古民居建于晚清,融合了漢瑤民族的建筑特色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建筑學方面的研究價值,集中反映了恭城人高雅的審美情趣與高超的建筑藝術。作為少數民族文物,它是一處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典型的實物例證,是恭城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。
紅巖新村
紅巖生態旅游新村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南面,距蓮花鎮圩1.2公里,交通和通訊十分便利,自然環境優美,蓮花河流經該村,河畔翠竹林立、綠柳成蔭,河水清澈緩流,是泛舟休閑之佳處。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,村后是溶巖地貌的馬頭山,山清水秀、景色怡人。村前是恭城最大的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——蓮花鎮蓮塘嶺無公害月柿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,村內至今還有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、拴馬石、牌匾等古遺跡,有一定的文化底蘊。
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及區域優勢,全面提升生態農業檔次,縣委、政府對紅巖村的生態環境與道路、水利、種植、養殖、綠化、環境衛生等進行整體規劃。紅巖人注重水果生產及養殖業的發展,也注重生態農業旅游業的發展,萬畝月柿園觀光、庭院養殖觀光、吃、住、玩一條龍服務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。
Copyright 2017特色小鎮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????京ICP備17030789號-1
聯系電話:010-88519292????010-88519292????18600288158可加微信 京ICP備17030789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