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網站首頁 > 特色小鎮推廣名錄 > 廣東
江門市開平市赤坎鎮
赤坎沿潭江而建,南岸是鄉村,北岸則是城市,清一色的騎樓,遠比開平老街龐大的洋樓群。沿江的堤東堤西路,里面與之平行的中華路,夾在兩條大路間還有一條叫“二馬路”的小路,這是與江平行的三橫,還有許多縱馬路與它們交叉形成城區的路網。赤坎鎮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樸味道。因此有“中國第五名古鎮”之稱。
赤坎鎮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經濟開發區內,開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濱,毗鄰市區三埠,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,上接恩平、陽江,下通江門,廣州,北連鶴山、高明、新興,南往臺山,325國道和珠江一級支流——潭江橫貫全鎮,水陸交通十分便利。
南樓
南樓南樓高五層,外面布滿彈孔。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憑此樓抗擊日軍,堅守7天7夜的英雄事跡,南樓也因而成為僑鄉人民堅貞不屈、為國捐軀的不朽歷史見證,開平民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。
景輝樓
景輝樓置身在赤坎鎮的歐陸風情街,與赤坎影視樓僅一墻之隔,是了前往參觀了解赤坎古鎮百年歷史的唯一場所,景輝樓是嶺南水鄉的騎樓,以民國時期名醫張景輝而命名。樓高三層,建筑長45米,寬5米,樓高三層。每層都有雙客廳、雙寢室、雙開放式樓梯,垂直天窗,橋式天井,屬典型的嶺南古鎮騎樓民居。
歐陸風情街
赤坎鎮的堤西路被譽為歐陸風情街,沿路商鋪建筑風格保存良好,充滿1920年代的味道。早年旅美、歐的本地華僑帶回國外建筑圖紙再融合本地傳統建筑風格,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樓房。其特色主要體現在樓頂建筑。
圖書館
赤坎鎮劃分為兩大家族的地盤。河東區是司徒族人,河西則是關族。其聚居區內也有外姓人居住,但他們互相之間絕不混住。關氏族人來自福建,始祖關景器于五代后晉開寶七年(974年)因官場失意來到廣東,后定居于新會縣石牌都談雅里(今稱司前鎮)。其第六世祖關興義遷入赤坎鎮,年代不詳,估計為北宋的中后期。司徒族人則來自河北邯鄲。由于北宋末年靖康之變,金兵入侵汴梁,司徒族人的先祖南遷至南粵。定居赤坎的則是其第七世祖司徒新唐(1324年—1392年)。隨著地區發展,兩家也在各方面開始明爭暗斗。最初在赤坎設墟的是司徒氏,選定的趕集日期是逢三、八日。后來關族人也將原設于他處的市墟遷至赤坎。兩墟一開始便一東一西,直至如今赤坎鎮仍分上埠下埠。潭江上有上埠和下埠兩座橋,下埠橋是一道分水嶺,也就是形成堤東堤西路的分界線,堤東一塊全部姓司徒,堤西一塊全部姓關。
司徒氏圖書館
1920年,司徒族人開設閱覽室。1923年,動工圖書館,1925年,司徒氏圖書館大樓在東堤潭江之濱落成,旅居海外的司徒氏和當地司徒氏共籌得4萬多銀圓,建筑風格為歐式,建成后館內藏書逾萬冊,館內陳列本族名人事跡,藏品還包括慈禧太后題字等。1926年,再置美國機械鐘,上鏈一次大鐘可以運轉一周。
關族圖書館
1925年,關族人組成家族圖書館組委會。1927年動工圖書館,1929年建成關族圖書館,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,與堤東的司徒氏圖書館遙首相望,購買了《四庫全書》、《萬有文庫》、《廿四史》三部作品和選購了德國大鐘。
迎龍樓
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里村的迎龍樓,東距開平市6千米,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,為關氏家族所建。明朝正統年間(1436-1449),關氏家族立村之初,這里是一片蘆葦叢生,水鳥群集的低洼之地。為防洪澇,關氏十七世祖關圣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,于明代嘉靖年間(1522-1566年)建起了迎龍樓。它坐西北朝東南,占地面積152m2,磚木結構,樓高11.4m,為全村制高點。樓頂的建筑形體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,非常傳統,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,代表了開平碉樓的早期形態,保存完好。
影視城
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視城。該城占地6萬平方米,總投資2000萬人民幣。早在1939年,就有電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攝抗日電影《保衛大四邑》。此后陸續有《三家巷》、《香江風云》、《六兩金》、《南線大追殲》、《香港的故事》、《阮愛國在香港》等影視作品。從早期紅線女表演的粵劇《山鄉風云》、1983年拍攝的《廖仲愷》,以及分別于1989年和1994年拍攝由許冠杰主演的香港電影《半斤八兩》和成龍、梅艷芳主演的《醉拳Ⅱ》,還有電視劇《敵營十八年》、《暗香》、《東山飄雨西關晴》和電影《秋喜》、《讓子彈飛》、《一代宗師》等影視作品。
四豪樓
加拿大村位于325國道赤坎鎮路段旁,是蝦村下屬的一個村,“加拿大村”具有濃厚的歐陸風情。樓房底層正面飾以羅馬柱,二樓、三樓正面多為3個圓拱,下為圓柱,檔房內的神臺也建成圓拱形并飾有羅馬柱。在門楣、窗臺、陽臺多處都刻有精美的歐陸式雕花,但許多地方仍保留了中國傳統特色,可謂中西合璧。因為全村樓房均為旅居加拿大僑胞所建,故被稱為“加拿大村”。村口還有一座碉樓——四豪樓。有濃郁的南洋風格的“春如”廬,門前兩棵檳榔樹已有80年樹齡。
騎樓建筑
騎樓建筑是赤坎鎮的一大特色,全鎮共有三公里、約六百座騎樓,當中尤以堤西路一帶最壯觀,構造也極講究,幾乎一樓一頂,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后是傳統中式“金”字型瓦頂,巴洛克風格的屋頂裝飾,鑲嵌了彩玻璃木窗,石雕精美的小臺,淡黃、暗紅的外墻。
Copyright 2017特色小鎮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????京ICP備17030789號-1
聯系電話:010-88519292????010-88519292????18600288158可加微信 京ICP備17030789號-1